打造“海外陕西”的标杆——陕煤化中大石油吉尔吉斯项目为陕企“走出去”探路

发布日期:2016-11-09     来源: 中亚能源      点击量:3448   
分享:

陕煤化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图为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中大石油项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供图

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沿39号国家公路一路向西70多公里,就来到了楚河州的卡拉巴德市。在入城前向南拐,转入41号国家公路,高耸的化工装置和巨大的柱状储油罐突然矗立在人们眼前,在吉尔吉斯广袤的草原上铺开。这是陕西省目前在境外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吉尔吉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加工企业——陕煤化集团中大石油公司。

时值九月,吉尔吉斯秋高气爽。放眼年加工原油80万吨、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的厂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卡拉巴德城郊的一块荒地。历经四年艰苦卓绝的建设,2014年生产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目前,仍处于试运营期的中大石油公司已占据吉尔吉斯30%的成品油市场份额。项目的建成不仅拓宽了陕煤化集团的产业布局,也为吉尔吉斯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年上缴税费超过1亿元人民币。

中大石油项目是陕西省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外陕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中大石油公司按照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建设,致力于打造陕西企业“走出去”的标杆。为引领我省更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1、异国他乡创造“中国速度”

八年前,中大石油项目在吉尔吉斯面临的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声:工厂能建起来吗?原材料从哪里来?工人从哪里招?这些怀疑并非没有道理。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这里工业基础薄弱、物资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语言沟通不畅……要在这里投资建厂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广阔的市场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吉尔吉斯国土面积和陕西省相当,但人口仅600万,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内需在增加。吉尔吉斯南部发现石油,水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大。此外,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吉尔吉斯的税负、用工成本偏低,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选址,中大石油项目最终敲定。然而,项目建设者们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施工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文化差异,文化的不同引起了所有的不同。”9月26日,中大石油副总裁杨政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吉两国之间在设计规范、理念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例如,在设计上,全厂设计由中石化洛阳设计院承担,但是吉尔吉斯法律要求,每张图纸必须由吉方设计院进行二次设计和翻译。在施工上,国内的施工单位必须挂靠当地施工单位,获批后才能动工。由于吉尔吉斯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滞后,项目设计、施工多次面临被推倒重来的风险。这不仅产生了大量费用,而且严重迟缓了工期。

由于吉尔吉斯物资极度匮乏,所有生产装置除了水泥和沙子以外,其余全部来自中国远距离发运。为了满足施工需求,项目部甚至不得不从国内采购和租赁吊车、铲车等工程车辆。除了一小部分货物通过火车发运,大部分装备只能通过汽车运输。在项目建设初期,经常是百余辆大货车从新疆出发,浩浩荡荡翻越天山而来,成为当地一景。

为了赶工期,项目建设者们只能在寒冷的冬季开始施工。中大石油公司提供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工人们将20多米高的减压塔用帆布和毛毡搭起来,通蒸汽后施工。蒸汽一时半会儿通不了,焊工就躺在雪地上作业。在项目建设的高峰期,仅中方施工人员就多达1600余人,他们吃、住在集装箱里,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恶劣环境中奋战。两年半后,项目基本建成,投资额和施工周期均远低于中石油、中石化海外项目。

2、“陕企制造”站稳中亚市场

2014年1月19日,对于中大石油公司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中亚能源总经理、时任公司总裁姚高民在厂区出油管处,接下中大石油公司炼油厂投运后产出的第一桶油,这标志着中大石油正式由建设阶段跨入生产阶段。姚高民兴奋地向在场的每一位中大石油人展示胜利成果,现场顿时为之欢呼雀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大石油项目使用了中国炼油企业特有的“催裂化”装置,这是该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套装置的特点是能把重油“吃干榨净”,轻质成品油收率高出吉尔吉斯本国以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炼油厂20%。到目前,中大石油的汽柴油出油率约82%,石油液化气约9%。全厂综合商品率稳定在91%左右,已达业内领先水平。

“2011年我刚来的时候,现场只有十几名技术人员。公司紧急回国招聘一批大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后,直接带到现场,一边参与施工,一边接受培训。”公司常务副总裁、炼油厂厂长史建国告诉记者,仅在装置设计图纸上,他们就发现了500多项问题。正是在这些难题的磨炼下,厂区技术人员水平趋于成熟。2014年年初,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生产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保持安全平稳运行。

成品油生产步入正轨,中大石油公司迫切需要打开市场销路。多年来,吉尔吉斯一直依靠俄罗斯每年向其提供100万吨免税油,俄石油和俄石化牢牢地占据了该国成品油市场,中大石油公司的加入无疑是“虎口夺食”。为此,中方销售人员首先从一些小的零售商入手,逐步拓展市场。仅今年8月,中大石油公司销售成品油3.3万吨,目前,公司已占据吉尔吉斯30%左右的市场规模,油品远销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周边国家。

储运能力不足也一直制约着公司油品生产和销售。项目原来的设计理念被“中国化”。在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企业都是独立单元,即炼油的只负责炼油,原油是通过管道足量输送,产品是通过管道全部直接输出。由于当时设计时对上下游的考虑不足,储备能力难以匹配生产。项目投运后,“憋罐”现象极其严重。今年,中大石油公司启动17万立方米的新储备罐区建设,预计今年内全部建成,确保厂区长周期开车运行。

3、“SILK ROAD”见证中吉友谊

中大石油公司的到来改变了吉尔吉斯,更增进了中国人和卡拉巴德市民的友谊。在此之前,吉尔吉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工厂。现在,工厂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中文打招呼。与此同时,中国职工在宿舍旁的空地上种起了蔬菜,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卡拉巴德以前也是个工业化城市,但自从国家从苏联独立后,这里便再没有大型工厂了。中大石油的到来,重现了这里往日的辉煌。”运销集团装卸公司员工库巴来中大石油公司之前,在吉国外交部工作了8年时间,当听说中国的一家公司正在建设一座大规模的工厂,这位土生土长的卡拉巴德人毅然递上辞呈,回到家乡。

卡拉巴德市市长沙伯丹诺夫·达尼亚勒也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变化:“2009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市民由于缺乏了解,对项目很抵触。现在他们没有感觉到环境遭到破坏,而是看到了税收在增加,从而对工厂也有了正确的看法和理解。现在我们随处可见本地居民和中方员工一起去吃饭、购物。卡拉巴德成为一个经济开放的城市,我们欢迎中国企业来这里投资。”

“当时这里还只是卡拉巴德市的荒郊野外,如今已经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中大石油公司是吉尔吉斯排名第一的加工企业,在整个中亚地区也是一座现代化的炼油企业。”公司总裁虞尚林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公司团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未来如果再启动其他项目,中大人在法律、标准、民俗等方面都是专家。

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独立于中大石油的运销集团也已经建立。目前,公司在吉尔吉斯南部城市奥什设立了分公司。运销集团总经理给力奇告诉记者,目前30%的市场份额还可以继续提高。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公司将通过收购、自建、租赁等形式自营加油站,提高成品油零售比例,拓展利润空间。他还透露,自营加油站的名字就叫SILK ROAD——丝绸之路,这象征着中吉两国人民的友谊,也预示着企业未来的繁荣!


关闭
上一篇:【我在他乡挺好的·“一带一路”陕西人】陕煤员工吉... 下一篇:陕西大德投资集团设立“大德慈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