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与中国炼油厂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09-09     来源: 中亚能源      点击量:3407   
分享:


(陕西日报 2019年9月7日 要闻)


追赶超越再出发 “一带一路”谱新篇——“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别克与中国炼油厂的故事

 

本报记者 崔春华


吉尔吉斯斯坦小伙别克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人生轨迹会随着一家中国炼油厂的到来而发生变化。


别克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卡拉巴德市人。7年前,中专毕业的他已换过两份工作,和许多当地人一样过着紧巴巴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家由中国企业投资的炼油厂在本地招聘员工,会按月准时发放高出吉国平均水平的薪水。这个已为人夫、为人父的29岁年轻人决定去试一试。

陕西项目为吉国注入新活力

这个炼油厂就是由陕煤集团所属中亚能源公司投资的中大石油项目。作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标杆项目,中大石油项目为这个雪山与草场怀抱中的农牧国家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像别克这样普通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带来了幸福稳定的生活。

刚到中大石油公司的时候,别克对汉语和专业知识一窍不通。但是他非常好学,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积极参加车间组织的每一次培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请教中方员工,还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

“我很喜欢和中国人一起工作。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别克希望自己能掌握更多技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工人,靠自己的努力赚更多薪水。工作中他总是尽职尽责,常常冲在最前面,带领当地员工配合中方员工做好车间工作。

201511月的一天,由于当地电力不稳,炼油厂二联合车间催化裂化装置紧急停车。

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正准备恢复生产时,系统催化剂在沉降器内严重堆积,导致系统催化剂不能正常流化。当打开沉降器入孔检查时大家都傻了眼:系统催化剂把整个沉降器装满了,催化剂大约有70吨,温度高达四五百摄氏度。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商议后决定先自然冷却降温,等具备条件后再进行催化剂清理作业。但按此方案处理可能需要半个月时间,会导致当年的年度生产任务无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关键时刻,车间成立青年突击队,群策群力讨论新的抢修方案。

在讨论中,别克提出了用非净化风松动冷却沉降器催化剂的办法,并主动请缨带领青年突击队在沉降器内安装非净化风松动管。为了消除其他吉方员工的顾虑,他率先进入沉降器内安装了第一根松动冷却管。在别克的带动下,其他员工开始积极主动起来。经过一天一夜的松动冷却,大部分催化剂已输送至再生器,但仍有约20吨催化剂因含有大量焦块无法被松动输送,只能通过人工清理使其下流至再生器。此时,催化剂温度已经下降至100摄氏度左右,但是仍不利于工人进入清理焦块。别克再一次站了出来。他找来大量厚木板,在温度较高的催化剂表面搭好一层架子,然后接好冷却水在温度较高部位少量喷水降温。此时沉降器内的温度仍高达60摄氏度,加上有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根本无法长时间作业。别克带领青年突击队每两人一组15分钟一换,通过一天一夜的不间断作业终于将焦块清理干净,可以重新开工生产。别克在此次事故处理中沉着应对、胆大心细的优秀表现成为中方和吉方员工共同学习的榜样。

如今的别克已经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二联合车间的吉方管理人员。让他欣喜的是,这份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收获了友谊,还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中大石油项目已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生根,并创造了“四个之最”——吉尔吉斯斯坦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加工业项目、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中资企业在吉投资的最大项目、该国解决就业最多的企业。截至目前,中大石油项目直接解决就业1600人,其中吉方员工1288人、中方员工312人。项目投资至今,每年在当地缴纳税费3000万美元至3500万美元,已成为该国第二大税源项目。

国际产能合作硕果累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陕西越来越多的各领域优势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陕企“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深耕领域愈加多元,合作模式愈加多样。境外产业集聚园、“两国双园”模式、“境外贸易+服务”模式、“境外贸易+投资”模式……结构调整、技术输出和产能合作成为陕企“走出去”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上半年,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地区)实现直接投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75%

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化,推动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往。上半年,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12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出口171.8亿元,同比增长5.5%;进口40.2亿元,同比增长41.7%。陕西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97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7.25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的56%;新签合同额8.78亿美元,占全省新签合同总额的80.3%,同比增长31.8%

如今,中俄、中哈等国际合作园区聚集效应显现。哈萨克斯坦爱菊粮油工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纳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监测统计范围,法士特泰国公司实现技术和品牌出口,隆基股份成为光伏行业在马来西亚唯一投资全产业链的企业……从项目投资遍地开花,到产业布局全球战略;从产业园区合力共建,到产能互补互利,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硕果累累,实现“海外陕西”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搭乘“一带一路”快车,陕西传统行业优势得到加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

造福当地 互利共赢

陆曼和朱莲娜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古晋工厂的一线员工。加入隆基后,她们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在这里工作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学到了不少专业技能。”朱莲娜说。姐妹俩一有空就会交流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分享工作点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陕西企业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项目本着“造福当地、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用能源合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今,中大石油公司已培养出一批能做事、敢担当的当地员工。公司量身打造的“千人培训计划”已成为中吉两国人才交流、文化融合的新尝试。而作为隆基股份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古晋隆基为当地创造了2200多个就业机会,其中99.9%的员工为马来西亚人。同时,隆基股份也为当地带去了全球领先的研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陕企正在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与所在国平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让“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各国共享和平、发展、繁荣的通途。


关闭
上一篇:【我在他乡挺好的·“一带一路”陕西人】陕煤员工吉... 下一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